期货直播室
期货之家直播室_研究报告 | 多晶硅日报:供需基本面表现一般 盘面维持震荡运行
多晶硅市场现状与供需基本面分析
产能释放与库存压力交织,市场观望情绪浓厚
近期多晶硅市场呈现“高产能、弱需求”的典型特征。据行业数据显示,2023年第三季度国内多晶硅产能同比增加28%,头部企业如通威、协鑫等新产线陆续投产,单月产量突破12万吨,创历史新高。下游光伏组件企业采购节奏放缓,导致社会库存攀升至近3个月高位。
这种供需错配直接反映在现货价格上:主流致密料成交价维持在65-68元/公斤区间,较年初高点下跌约15%,但近两周价格波动幅度收窄至1%以内,市场进入僵持阶段。
从需求端看,光伏装机增速放缓成为核心制约因素。尽管全球能源转型大趋势未改,但欧洲市场因补贴退坡和库存积压,进口量环比下降12%;国内分布式光伏项目受并网政策调整影响,部分区域装机进度延后。叠加硅片环节薄利化(当前单瓦毛利不足0.1元),下游企业普遍采取“低库存、按需采购”策略,进一步削弱对多晶硅的短期需求弹性。
政策变量与成本支撑博弈,市场方向待破局
政策层面释放的积极信号为市场注入新变量。国家能源局近期提出“十四五”后半程光伏年均新增装机不低于90GW的目标,若配套电网建设与消纳政策落地,有望在2024年释放增量需求。多晶硅生产成本线对价格形成底部支撑:当前行业平均完全成本约55元/公斤,若价格跌破60元,近30%产能将面临亏损,可能触发企业主动减产。
期货盘面则呈现明显的震荡特征。以主力合约SI2401为例,过去20个交易日振幅仅3.2%,持仓量维持在12万手左右,多空双方均未形成压倒性优势。技术面显示,价格在6400-6600元/吨区间构筑箱体,MACD指标持续贴近零轴,布林带收窄至年内最窄水平,预示即将选择方向突破。
期货策略与未来行情推演
短线交易捕捉波动率回升机会
在当前震荡行情中,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两类机会:一是利用期权策略构建波动率交易组合。鉴于隐含波动率(IV)已降至18%的年内低位,买入跨式或宽跨式期权组合的成本效益提升,适合博弈政策落地或突发供需事件引发的价格突破。二是把握基差修复空间,当前期货贴水现货约200元/吨,若库存去化速度超预期,正套(买现货抛期货)策略具备安全边际。
需警惕的风险点包括:1)新疆地区电力供应扰动,当地占全国多晶硅产能的45%,夏季用电高峰可能影响开工率;2)N型硅片渗透率加速提升,对多晶硅品质要求提高,或导致部分企业面临结构性过剩压力;3)海外多晶硅进口量激增,1-5月进口量同比增加40%,可能冲击国内定价体系。
中长期趋势取决于技术迭代与产能出清
从产业周期视角看,多晶硅行业正经历“技术升级驱动成本下降”与“产能过剩引发价格战”的双重洗礼。TOPCon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5.5%,推动N型硅料需求占比从2022年的15%跃升至35%,具备电子级多晶硅生产能力的企业将获得溢价空间。而传统太阳能级产能若无法完成技术迭代,可能在2024-2025年迎来集中出清。
期货市场对此已有前瞻性反应。远月合约SI2405较近月贴水扩大至500元/吨,反映市场对远期供需改善的谨慎预期。建议投资者关注两个关键时点:Q4光伏装机旺季的备货需求能否消化现有库存,以及2024年Q1新产能投放节奏是否调整。若库存去化速度超预期,配合政策利好释放,价格中枢有望上移至70元/公斤;反之,若产能释放持续快于需求复苏,不排除价格下探55元/公斤成本线。